證券時報記者 王小芊
今年以來,隨著市場逐步回暖,部分主題板塊行情火熱,權益基金漲勢喜人。多只基金年內漲幅超過了100%,成為名副其實的“翻倍基”。
整體來看,“翻倍基”大多集中在科創、醫藥等高景氣賽道,不少基金經理在板塊配置和重倉股選擇上,捕捉到了階段性主線行情。從基金規模和資金流入情況來看,“翻倍基”在上半年也獲得資金青睞,部分產品的管理規模實現了數倍增長。
翻倍股造就“翻倍基”
據Wind數據,截至9月16日,年內已有75只基金(A、C類不合并)躋身“翻倍基”行列。其中,永贏科技智選、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等產品的表現尤為突出,年內收益率突破150%。
從具體產品看,永贏科技智選A年內收益率達到187.18%,成為今年最具代表性的“翻倍基”之一。該基金聚焦于科技股,二季報顯示,其代表性重倉股包括新易盛、中際旭創、天孚通信等,這些標的年內漲幅巨大,其中新易盛的漲幅超過300%。
另一只表現突出的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C,以布局醫藥創新為主,年內收益率達177.07%,其前十大重倉股中,映恩生物-B、科倫博泰生物-B和信達生物的漲幅均超過100%,顯著推動了凈值大幅上行。
“翻倍基”在吸金效應上同樣表現突出。從基金規??矗糠謨糁捣兜幕鹪谀陜瘸霈F顯著擴容。以永贏科技智選為例,該基金去年末的規模為0.26億元,今年一季度末為2.52億元,二季度末升至11.66億元,資金追捧熱度可見一斑。
與此同時,也有多只“翻倍基”相繼設置大額申購上限,以防止規模過快擴張影響投資運作。例如,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就于7月28日起暫停申購。
驅動力量來自科技創新
從板塊分布來看,“翻倍基”的業績與行業主題高度綁定,基本都集中在科技創新領域。
科技主線是今年以來的最強驅動力量。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光通信等板塊在政策支持和產業落地的推動下持續活躍。永贏科技智選在季報中提到,全球AI應用已經進入較為健康的成長階段,大廠、新AI云、主權國家等主體的算力投入信心進一步加強。該基金在報告期內維持高倉位運作,并在二季度完成了倉位調整,關注全球云計算產業的投資方向。
另一只“翻倍基”中歐數字經濟的基金經理馮爐丹也表示,報告期內基金整體維持較高倉位運作,重點圍繞六大AI核心方向進行配置:AI基礎設施、AI應用、國產AI產業鏈、智能機器人、智能駕駛及端側AI。
與此同時,創新藥和醫療器械標的也表現突出。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在季報中分析,中國創新追趕和反超國際先進水平的證據持續積累,這一趨勢有望延續。中國新藥研發的高效率、高產出、高性價比開始吸引世界的關注,也為中國新藥公司打開新的成長空間。
需要注意風險管理
滬上一位基金評價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翻倍基”的批量出現是市場情緒、產業趨勢和資金共振的結果。一方面,權益市場回暖、流動性環境改善,為高波動主題基金提供了土壤;另一方面,基金經理在行業配置和個股選擇上的前瞻性判斷放大了收益彈性。未來,“翻倍基”能否延續強勢,仍取決于市場主線與產業趨勢的延續性。
上述基金評價人士進一步表示,在階段性行情中,資金進入熱門賽道,疊加政策與產業因素共振,部分基金得以實現凈值迅速攀升。然而,若要在更長周期保持領先地位,僅靠賽道紅利并不夠,投研團隊的選股能力、倉位管理與行業判斷,才是維持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未來,能否在市場輪動中持續捕捉新機會,將直接決定這些基金好的業績能否持續。
在該人士看來,亮眼的業績之余,投資者也需注意風險管理。首先是估值方面,不少翻倍基金的重倉股市盈率已處于歷史高位,短期回調風險不容低估。其次是行業輪動方面,今年以來熱點頻繁切換,若所持賽道進入調整期,產品業績波動將更加劇烈。此外,規模與流動性問題也不容忽視。部分翻倍基金在規模迅速擴張后,配置難度增加,重倉股調整空間受限,甚至可能對未來操作靈活性形成約束。對于投資者而言,合理配置與分散投資依舊是應對市場波動的有效手段。
該人士提醒投資者,翻倍基金往往具備階段性強勢的特征,但不代表其長期必然具備超額收益。投資者在選擇時,應避免在業績已經大幅上漲后盲目追高,而是要結合自身的風險偏好,關注基金經理長期穩定的投研能力與產品的回撤控制水平。換句話說,如何在追求收益的同時,確保投資體驗與持有耐心,是未來投資決策中不可忽視的核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