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債進程下,地方融資平臺隱債“清零”工作正全面加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9月以來,多地在本月最新披露的2025半年度預算執行報告中頻頻就此話題表態,披露地方隱性債務化解進展。從加快節奏推進到計劃“沖刺”,有“尖子生”省市計劃在年底前完成融資平臺全部“清零”的目標。
例如9月15日,杭州市財政局在關于杭州市的2024年決算草案和2025年上半年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中提到,上半年高質量落實一攬子化債政策。持續完善全市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制度體系,加快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改革轉型,指導各區縣市充分把握政策紅利,提前完成年度化債目標,深化全口徑債務監測系統應用,有效防范國企債務風險向政府傳導。下半年在防范財政風險上再聚焦。推動融資平臺合規用好國家金融支持政策,確保今年底前實現融資平臺清零目標,持續提升全口徑債務風險監測預警能力,筑牢地方政府債務安全防線。
同在9月15日,浙江金華市財政局上半年財政預算執行報告中提出,將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堅決完成今年化債任務,確保非棚改隱債和融資平臺“雙清零”;堅決遏制新增隱債,堅決防止前清后欠。同時,加強專項債項目投后管理,強化還本付息資金收繳。
在地方融資平臺加速“出清”的轉型浪潮中,部分地區已率先實現隱性債務清零目標。據DM查債通統計,全國隱性債務化解進度顯著加快,目前已有82個區縣完成全域隱性債務清零。
“隱債清零”行至深水區
9月10日,國務院關于2024年度政府債務管理情況的報告中強調,健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長效機制。配合做好預算法等相關法律修改工作,細化完善政府債務管理等內容。指導督促各地有序化解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存量債務,堅決剝離政府融資功能,加快推動融資平臺改革轉型。督促地方政府嚴肅財經紀律,規范金融機構融資業務,堅決從供需兩端堵住違法違規舉債的途徑。持續發揮部門協同監管合力,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舉債融資行為。
民生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徐亮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據財政部去年要求,地方政府應在2028年底之前完成“地方隱債清零”,預計從目前到2028年底,地方政府或將擁有較多的化債資金,從而使得城投平臺的信用風險可能并不高。預計多數平臺都將在2029年后轉型成功,成為有現金流業務的、市場化經營的地方國有企業。在此期間,各個城市的部分城投平臺或將出現進行合并、并購重組等整合現象,因而城投平臺的信用風險預計并不會大幅抬升。
聚焦近期,記者梳理了近日宣布實現“隱債清零”或公開作出相關表態的地區。
9月3日據財政決算說明,福建龍巖市武平縣提前4年實現政府隱性債務清零,4家融資平臺債務同步化解完畢。
8月,審計報告顯示,四川甘孜州新龍縣2024年化解政府隱性債務342.4萬元,已全面完成隱性債務清零目標。
同在8月,據公告,遼寧營口市遼河經開區已完成隱性債務清零目標,全年債務支出足額納入預算,按期償還全口徑債務利息1431萬元,有效防范債務風險。
7月28日,據2025上半年預算執行情況報告,新疆正在分類推進14家未退出融資平臺的清退工作,同時指導和督促262家已退出的融資平臺加快剝離政府融資功能,并對實現隱性債務和經營性金融債務“雙清零”的平臺進行核實,以進一步規范融資平臺管理。
據遼寧財政,7月24日,省財政廳上半年財政運行工作會議表示,積極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堅決防止債務“爆雷”。落實全省一攬子化債方案,堅決杜絕新增隱性債務,多渠道籌集化債資金,確保化債力度只增不減。加大融資平臺數量壓降力度,加快推進融資平臺改革轉型。
7月17日,據舟山財政披露,浙江舟山市通過制定“一債一策”化解方案,提前一年半實現隱債清零。
超60%融資平臺實現退出 城投加速轉型邁向市場化
9月12日,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在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道,截至2025年6月末,超六成的融資平臺實現退出,意味著60%以上的融資平臺隱性債務已經清零,融資平臺改革轉型加快推進。
據了解,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退出通常指其市場化轉型或退出,旨在規范地方政府債務管理、防范金融風險。據去年8月27日央行等四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規范退出融資平臺公司的通知》(銀發〔2024〕150號),各地融資平臺須于2027年6月底前完成退出。
業界分析指出,融資平臺要實現退出,需滿足幾項關鍵前提:一是隱性債務全部清零;二是已剝離政府融資職能;三是完成市場化轉型,實現自主經營;四是取得三分之二以上金融債權人同意。退出后相關債務按市場化原則處理,不再納入政府債務范圍。
近年來,多地政府工作報告均明確提出要加快融資平臺退出進度,并積極推動平臺公司轉型。
比如今年8月,湖南省在上半年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中表示,正加力構建全口徑全方位全鏈條地方債務風險防控體系,強化各類債務監管,精準實施債務置換,研究制定融資平臺轉型退出指導意見,全力完成化債、清欠和融資平臺壓降任務。
同月,江西省也在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報告中提到,穩妥有序化解金融風險,分類推動融資平臺有序退出,上半年,205家融資平臺退出,完成年度工作任務的62.7%。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推動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1+9”實施方案落地見效,對置換債券創新建立“提級審核、專戶管理、直接支付、債權人確認”工作機制,累計化債進度超80%、超序時進度。下半年將穩妥推進重點領域風險化解。深入推進化解地方債務實施方案,確保完成融資平臺退出年度目標任務。加快建設省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平臺,強化地方國有企業債券風險監測,實現民間融資機構年底前出清。
據海南國資,8月7日,海南省國資委在2025年全省市縣國資監管工作會議上提到,聚焦主責主業,調整優化產業布局。要繼續加大長期停產停業改制關閉破產以及低效、無效資產清理盤活工作,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產業,加大重組整合力度,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力爭2025年實現融資平臺全部退出。
山西省財政廳則于8月25日明確要求,為優化專項債券管理,未完成市場化轉型、存量隱性債務未化解完畢的融資平臺公司,不得作為項目單位。市場化融資的項目單位依法對市場化融資承擔全部償還責任,保障到期償付,嚴禁新增隱性債務。
記者注意到,金融機構中,銀行通過信貸支持積極協助地方平臺降成本、化風險,有力推動了地方債務風險緩釋工作。與此同時,隨著融資職能剝離和轉型持續推進,城投平臺現金流和自身“造血實力”顯著增強,其信用水平與償債能力大幅提升,反過來也為當地銀行優化了信貸資源,提升了資產質量。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9月12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提到,化債打通了資金鏈條,地方騰挪出更多的資金資源、時間精力和政策空間,用于解決經濟發展的堵點、痛點和難點。改善了金融環境,使金融機構資產質量得到改善,風險顯著降低,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投放意愿和能力明顯增強。
回顧今年上半年,中國人民銀行湖北省分行在8月5日的會議上提到,2025年以來,該分行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上積極作為,著力維護轄區金融安全穩定。持續做好金融支持地方融資平臺化債工作。
在2025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農業銀行回應關于地方政府債務等重點領域趨勢變化及風險防范措施的提問稱,堅決落實化債政策,積極爭取專項債資金償還存量隱性債務,融資平臺客戶數量和債務規模“雙下降”。同時,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依法合規支持融資平臺合理融資需求,杜絕以任何形式新增政府隱性債務。
徐亮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目前,各省市正在加速化解地方政府債務,努力退出債務高風險省份,對重點城市與重點城投平臺進行類似于重慶市提出的“退平臺、降成本、化隱債和區縣‘脫紅’等化債組合拳”,也類似于吉林省提出的“強化省級統籌,支持重點地市債務風險率先‘退紅摘帽’”,皆有利于地方政府減輕負擔、甩掉包袱、輕裝上陣、重新起航,為下一階段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更多助力。
展望未來,他認為,在化債壓力大幅降低后,地方政府預計會有更多政策空間與資金實力進行發展,使得地方政府及其基層人員將更多工作重心轉為發展更為符合本地實際需要的制造業與服務業經濟,并有助于2026年在各省市開始的“十五五”規劃順利進行。